“飘”是太极拳内功的一个核心练习方法,也是一种高级心法。
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一般都讲沉,要下盘稳固,忌轻浮。石明先生在承继前辈太极拳理论、技术的基础上,参悟太极拳经典,提出太极拳与其他拳术最根本的区别是四两拨千斤,太极拳不练功夫,不用力。不用力只是一种表象与结果,体现在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及训练方法上就是漂。
黄震寰先生在师承石明先生学术理论的基础上,更是将无极桩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进一步将漂理论化和系统化。将漂(飘、缥)作为无极桩最核心的理论与技术,也将漂(飘、缥)作为检验无极桩站桩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志。
在过往的无极桩训练体系中,由于桩法是内练体系,训练过程是练习者自己把握,训练结果也是练习者的内在感受。用外在的方法很难检验,普通人更是根本无法检验。如果无法检验的话,那么就很难判断站桩的效果,效果无法判断的话,就无法给出有效的改进建议。
如果仅仅是从武术的角度来看太极拳,是无法理解太极拳的漂的。真正的太极拳是化丹为拳之术,无极桩辅以打坐是最重要的修炼方法。道教内丹的修炼次弟是筑基炼己、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,至虚空粉碎合于大道。根据不同的层面会形成形漂、气飘、神缥。
从最简单的字面意思来理解,漂就是将身体漂浮起来。最简单、最低层次的漂也就是身体肉体即形的漂。在这个层面上,站无极桩时,可以想象两脚站在水面的荷叶上,你只有将身体漂起来才不会沉下去。也可以想象站在薄的冰面上,你只有将身体充分地调匀了,将力平均分配好,冰面才不会破裂。所谓战战兢兢、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,就是这种感觉。
从形的层面来看,漂可以解决推手对抗中顶的问题。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、方向与作用点,称之为力的三要素。在推手中也存在力的三要素问题。对于对方力的大小是很难控制和改变的,对方力的方向可以通过游走和漂来改变,影响有限。但是更重要的是,要通过游走和漂,来控制力的作用点。用扳手拧钢管可以很好地控制力,但是用扳手拧棉花棒的时候,力就不是很好控制,钢管有很好的作用点,棉花棒的作用点不好找。
形的漂和劲的游走只是漂的最初级的阶段,也是有为法、后天法的初级形式,长期留连于此,会造成体内的双重。这个阶段是筑基的功夫,停留的时间不能长,长则有害无利。
形的漂最后要归于无形。
形的漂只是表面的、表层的漂。比形的漂更高一层的是气的飘。形的漂是简单的、单纯的漂,而气的飘比形的漂要复杂一些。气的飘不是简单地将气飘起来。形的漂是有为法、后天法,而气的飘则是要从有为法、后天法过渡到无为法、先天法。
气的飘不是单纯的飘,而是沉与飘的统一。在太极思维模式中我们讲过,阴阳思维过程中,可以取单极、单方向。太极思维中,则是拳论中讲的阴不离阳,阳不离阴。
气的飘是先让意落丹田,微微挂住后,丹田气沉至涌泉。气沿扩展的任脉下降,任脉是阴脉之总汇,这个过程是浊阴下降。
三个层次的漂(飘、缥)都是可以感知和检验的。
总结以上,将石明先生当年拳谚略作修改,以飨同好。
推手不用手,脚下漂着走;
感而同大通,真空即妙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