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唐时期,居于东北地区的满族祖先称为“靺鞨”,他们与唐朝中央政府的关系进入到了新的时期。
北魏时,靺内部分为七部粟末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白山、黑水。到唐初,黑水靺羯和粟末靺羈两部最著名,其他五部就不大听说了。“黑水靺報”最处北方,“尤称劲健”,分为十六部,居住地域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,东抵海滨,北达鄂霍次克海。唐武德(618~626年)初,唐朝政府以黑水靺的部落设置燕州,以其首领突地嵇作总管,后来以战功封他为蓍国公。突地嵇死后,他的儿子谨行承袭其职,并累任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,封燕国公。唐高宗永淳元年(632年)死,“赠幽州都督,陪葬乾陵”。
唐玄宗开元十年(722年)唐朝政府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,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(伯力)地区设置勃利州,任命当地黑水首领倪属利稽为该州刺史。开元十四年(726年)唐朝政府又于其地置黑水都督府,“仍以其首领为都督,诸部刺史隶属焉”。唐王朝委派中央官吏前去作长史,“就其部落监领之”,直接参与黑水靺地方的行政管理。粟末靺褐“依粟末水以居”。
粟末水即松花江上游。唐高宗总章元年(668年)粟末靺首领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领部众到了营州(今辽宁朝阳),接受唐朝营州都督管辖。武则天执政时期,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。乞乞仲象死后,其子大祚荣统领部属,合并乞四比羽等部众,以忽汗河(牡丹江)流域为中心建立震国,自称震国王。“地方五千里,户十余万,胜兵数万”。
展开全文
唐玄宗开元元年(713年)唐朝以震国辖地设立忽汗州,任命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,又封他为渤海郡王。《旧唐书·渤海传》载:“睿宗先天二年(即开元元年)遣郎将崔诉往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,渤海郡王,仍以所统为忽汗州,加授忽汗州都督。”崔诉于归途在金州黄山凿井刻石以为纪验。《辽东志》记载:“鸿井二,在金州旅顺口黄山之麓,井上石刻,有敕持节宣劳靺使鸿胪卿崔诉凿井两口,永为纪验,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’,凡三十一字。”粟末靺在大祚荣被封渤海郡王之后,即“去靺褐号,专称渤海”。
后来它日益强大,建立了少数族的地方政权渤海国。渤海国王仍由唐朝政府册封,服属唐朝中央政府管辖。
在唐朝时期,渤海经常派遣王子和使臣到唐朝的首都长安去朝贡和述职,唐朝政府也常派官员到渤海地区去巡视。渤海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往十分频繁。当时,唐朝在青州设有一个专管与渤海贸易的“渤海馆”。渤海以其貂皮、人参、鹰、马等特产与中原交换绢、帛、金银器皿等。渤海还派学生“诣京师太学,习识古今制度。渤海的通行文字,“大抵汉字居十之八九”。当时渤海到中原来的王子、学者和中原地区的不少文人交了朋友。如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有《送渤海王子归国》诗作一首:“疆理虽重海,诗书本一家。盛勋归旧国,佳句留中华。
渤海计持续二百二十九年,传十五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